后台登陆
2025年4月14日 星期一
关于开展“世界气象日”主题教育活动的通
发布日期:2010-03-17 12:41:00   作者:青少年艺术活动中心   

局属各中小学:

气象问题关系到人类未来在地球上的生存状况。200912月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举行的世界气候大会被喻为“拯救人类的最后一次机会”的会议,气候问题已成为当今非常严峻的问题。早在1950年,联合国就明确规定,把每年的323定为“世界气象日”,迄今已有60年。 为纪念第60个“世界气象日”,让更多的学生了解气象知识,从小懂得人与环境、人与气象的关系,树立正确的气象观,养成保护环境、保护生态、保护大气层的意识,经研究决定,在323“世界气象日”前后,全区各中小学校开展相关的宣传和主题教育活动。具体要求如下。 一、活动时间:20103月—5 二、活动内容: 1、加强气象科普知识的宣传教育。 由学校收集关于气象问题的相关科普材料(也可选用活动中心提供的科普材料),在“世界气象日”前夕对本校学生进行宣传教育,介绍相关气象知识、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等。组织学生从科普读物、从网上查阅相关资料。懂得当人类破坏环境必将受到大自然的惩罚,让中小学生从小树立正确的气象观,从小培养保护环境、保护生态的理念。 2、组织学生观看灾难片。 3月底前,组织学生在校内观看《2012》或《龙卷风》等灾难片(各校可从网上下载,如有困难可到活动中心领取影片光盘)。 3、开展《我和气象》征文活动。 各校在学校内开展《我和气象》的征文活动,每校推荐25篇文章参加“2010年黄浦区青少年科技活动周‘我和气象’中小学生征文比赛”(交电子稿)。 文体不限。字数:小学生500字左右,初中生800字左右,高中生1200左右。 截稿日期:2010512 电子稿请发 信箱。 联系人:高莉平,电话:13122556205   黄浦区青少年活动中心 2010310


附件: “世界气象日”宣传资料   环保知识 1、什么叫赤潮?引起赤潮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赤潮的危害是什么? 赤潮是指海水中的一些浮游生物短时间突发性繁殖,造成水中缺氧使鱼类死亡的现象。引起赤潮的主要原因是海水中有机物特别是氮磷的含量过高。赤潮发生时,浮游生物会出神经性毒素,严重时会使鱼类大量死亡,并通过食物链威胁人类。   2、常见的环境污染有哪些?来源有哪些? 污水、废气、垃圾、噪声、光污染等,为城市常见污染。 来源: (1)污水:生活废水、工业废水、油污及有毒物质和垃圾。 (2)空气:工业尾气、汽车尾气、家庭厨房油烟、杀虫剂、新塑料制品、冰箱的氟里昂和各种垃圾、水道的气体。 (3)噪声:家庭噪声、交通噪声、施工噪声、社会噪声(叫卖、鞭炮、商店音响等) (4)光:可见光、激光、红外光、紫外光等。 (5)食品:添加剂、人造色素及农药等。   3、什么是温室效应? 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汽可以吸收地面散失的热量,但一部分热能重新传回大地,对地面起了保温作用,这种类似暖房温室的效应叫温室效应。   4、什么叫“白色污染”? 泡沫餐具、塑料袋等因其难降解分化,且燃烧时产生毒气,填埋时会破坏土壤结构。故称为“白色污染”。   5、什么叫“酸雨”? 人为排放的二氧化硫或氮氧化物和汽车尾气中的氮氧化物遇到水蒸气会形成含高腐蚀性的酸性沉降物,称为“酸雨”。酸雨acid rain)是指PH值小于5.65的酸性降水。 酸雨正式的名称是为酸性沉降,它可分为“湿沉降”与“干沉降”两大类,前者指的是所有气状污染物或粒状污染物,随着雨、雪、雾或雹等降水型态而落到地面者,后者则是指在不下雨的日子,从空中降下来的落尘所带的酸性物质而言。 酸雨主要是人为地向大气中排放大量酸性物质造成的。我国的酸雨主要是因大量燃烧含硫量高的煤而形成的,此外,各种机动车排放的尾气也是形成酸雨的重要原因。近年来,我国一些地区已经成为酸雨多发区,酸雨污染的范围和程度已经引起人们的密切关注。 6、什么叫水的富营养化? 由于植物、特别是藻类大量繁殖而使水体溶解氧量下降、水质恶化的一种现象,叫富营养化。   7、臭氧层有什么作用?它是什么因素引起减少的? 臭氧层可以吸收太阳辐射的绝大部分紫外线,保护地球生物免受其害。人类活动导致臭氧层的减少,主要是冷冻剂、喷雾剂、除臭剂等会破坏大气中臭氧的浓度。   8、什么是重金属污染? 比重在5以上的金属称重金属。环境污染指的重金属主要是指汞、镐、铅、铬及砷等毒性显著的重金属,也指有一定毒性的锌、铜钻、镍、锡等。由其所造成的污染叫重金属污染。   9、何谓气候变化? 人们普遍认识到大气中二氧化碳和其他温室气体的浓度正在增加。过去200年里,二氧化碳增长了30%,主要来自于矿物燃料如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的燃烧(例如汽车、工业和发电)和土地使用的变化(如森林的砍伐)。如果当前的趋势保持下去,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在21世纪将增加一倍,此后还会继续增加。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其他温室气体在21世纪也会增加。     大气中二氧化碳和其他温室气体的聚集将通过增强温室效应而改变气候,导致地球平均地面温度的上升。由于大多数温室气体在大气中会存留相当长的时间,即便人类活动产生的排放立即停止,过去排放积聚而产生的影响仍将持续几个世纪。 气候变化在物种和生态系统层次上都是对生物多样性的一个主要威胁。这是因为全球气候变化的速度预计比过去10,000年间的任何变化都要快。政府间气候变化小组(IPCC)─联合国负责为气候变化提供相关政策信息的科学机构—在其第二次评估报告中指出,气候变化将对野生生物、动植物生境和生态系统以及它们向社会提供的物品和服务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 由气候变化导致的生态系统和物种分布的巨大变化将产生严重的社会经济后果。洪水和干旱的频率增加,很可能是由气候变化引起的,这将对粮食和水安全造成威胁。贫困或严重依赖于自然资源的人口最可能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 不考虑气候变化,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目标将难以实现。因此,解决这一问题是国际社会的一项中心工作。   1、厄尔尼诺 厄尔尼诺现象是指地处太平洋热带地区的海水大范围异常增温现象。这一现象造成了地球温度的升高,使影响气候的各种因素失衡,从而导致气候异常。据历史记载,自1950年以来,世界上共发生13次厄尔尼诺现象。其中1997年发生的并且持续之今的这一次最为严重。主要表现在:从北半球到南半球,从非洲到拉美,气候变得古怪而不可思议,该凉爽的地方骄阳似火,温暖如春的季节突然下起来大雪,雨季到来却迟迟滴雨不下,正值旱季却洪水泛滥..... 科学家们认为,厄尔尼诺现象的发生与人类自然环境的日益恶化有关,是地球温室效应增加的直接结果,与人类向大自然过多索取而不注意环境保护有关。 来自世界各国的气象专家指出“拯救大自然,也就是拯救人类自己”。   2、城市热岛效应   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在城市气候中表现最为突出。城市人口密集,高楼密集,高速公路密集,工厂、汽车、空调及家庭炉灶和饭店等大量消耗能源,除造成大气污染外,还释放出废热进入大气,使城市年平均气温比郊区可高1,甚至更多,在温度的空间分布上,城市犹如一个温暖的岛屿。城市密集高大的建筑物,是气流通行的障碍物,使城市风速减小,由于城市热岛效应市区与郊区形成了一个昼夜相反的热力环流。 3、台风与热带风暴    在热带洋面上生成发展的低气压系统称为热带气旋。国际上以其中心附近的最大风力来确定强度并进行分类: 12级以上的通称为台风;10-11级的是强热带风暴;8-9级的是热带风暴;小于8级的是热带低压。   强烈的热带气旋伴有狂风暴雨、掀起巨浪、引发风暴潮。随着它的移动和登陆,给所经洋面上的船只和陆地上的农田、房屋等造成极大的破坏。     “酸雨”治理措施   世界上酸雨最严重的欧洲和北美许多国家在遭受多年的酸雨危害之后,终于都认识到,大气无国界,防治酸雨是一个国际性的环境问题,不能依靠一个国家单独解决,必须共同采取对策,减少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排放量。经过多次协商,197911月在日内瓦举行的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的环境部长会议上,通过了《控制长距离越境空气污染公约》,并于1983年生效。《公约》规定,到1993年底,缔约国必须把二氧化硫排放量削减为1980年排放量的70%。欧洲和北美(包括美国和加拿大)32个国家都在公约上签了字。为了实现许诺,多数国家都已经采取了积极的对策,制订了减少致酸物排放量的法规。例如,美国的《酸雨法》规定,密西西比河以东地区,二氧化硫排放量要由1983年的2000万吨/年,经过10年减少到1000万吨/年;加拿大二氧化硫排放量由1983年的470万吨/年,到1994年减少到230万吨/年,等等。目前世界上减少二氧化硫排放量的主要措施有:   1、原煤脱硫技术,可以除去燃煤中大约40%一60%的无机硫。   2、优先使用低硫燃料,如含硫较低的低硫煤和天然气等。   3、改进燃煤技术,减少燃煤过程中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排放量。例如,液态化燃煤技术是受到各国欢迎的新技术之一。它主要是利用加进石灰石和白云石,与二氧化硫发生反应,生成硫酸钙随灰渣排出。   4、对煤燃烧后形成的烟气在排放到大气中之前进行烟气脱硫。目前主要用石灰法,可以除去烟气中85%一90%的二氧化硫气体。不过,脱硫效果虽好但十分费钱。例如,在火力发电厂安装烟气脱硫装置的费用,要达电厂总投资的25%之多。这也是治理酸雨的主要困难之一。   5.开发新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核能,可燃冰等,但是目前技术不够成熟,如果使用会造成新污染,且消耗费用十分高。     控制酸雨的根本措施是减少二氧化硫和一氧化氮的人为排放量。另外瑞典等国试验在已酸化的土壤和水体中施加碱性的石灰,在短期内也曾取得较好的效果   目前,世界上已形成了三大酸雨区,一是以德、法、英等国家为中心,涉及大半个欧洲的北欧酸雨区。二是50年代后期形成的包括美国和加拿大在内的北美酸雨区。这两个酸雨区的总面积已达1000多万平方千米,降水的pH小于5.0,有的甚至小于4.0。我国在70年代中期开始形成的覆盖四川、贵州、广东、广西、湖南、湖北、江西、浙江、江苏和青岛等省市部分地区,面积为200万平方千米的酸雨区是世界第三大酸雨区。我国酸雨区面积虽小,但发展扩大之快,降水酸化速率之高,在世界上是罕见的。由于大气污染是不分国界的,所以酸雨是全球性的灾害。

相关信息


上海黄浦区青少年艺术活动中心 ©版权所有
制作维护:黄浦区青少年艺术活动中心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黄浦区青少年艺术活动中心信息中心
黄浦区青少年艺术活动中心地址: (总部:福州路539号、邮编:200001、总机:021-63514670)(分部:文庙路273号、邮编:200010、总机:021-63765995) 联系我们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沪ICP备15052465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4257号

无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