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教者:徐亮亮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到运用恰当的音色来表达作品的内涵以及演唱者的内心感受的重要性;掌握音色变化的基本技能操作,并能合理运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听、唱、网上搜索资料等多种形式的感知体验活动,准确把握的歌曲的内涵和作品的风格;通过互相之间的倾听、调整和配合,用合适的音色将多声部的合唱作品处理得和谐动听。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两首不同风格合唱作品截然不同的音色处理,引发学生对合唱音色多元化的思考,引导她们在歌唱中学会倾听、懂得合作,在创造美妙音乐的同时获得身心愉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在教师的指导下准确把握作品的音色特点,并实践变换出不同的音色,运用到歌曲中。
难点:引导学生用歌声抒发情感,获得身心愉悦
三、教学准备
电脑、投影、音响、钢琴、音响资料
四、实践过程
1.导入新课
在合唱表演中,美好的音色是评判一个合唱团优劣的重要因素,
什么样的声音是合唱团好的音色呢?“松、通、亮”三个字,十分形象地描述了歌唱者发出美妙声音的感觉。
“松”即松弛,是打开喉咙和张嘴都要松弛而积极,就象大声向很远处呼唤一样,自然而不做作;“通”即通畅,是指发声时气息流畅,发出的声音具有胸腔共鸣和头腔共鸣的柱状贯通。“亮”即明亮,就是在松弛、通畅前提下声音柔和靠前。
那是不是拥有这样一个“松、通、亮”的音色就是一个优秀的合唱团了呢?我相信大家的答案和我一样,肯定是还不够!一个真正优秀的合唱团还必须在声音的技术表现上具备多方面能力,能演唱各种不同风格,多样音色变化的音乐作品。
这不是容易的事情,今天我们就要在这节课上,尝试通过听、唱、网上搜索资料等多种形式的感知体验活动,在正确解析作品风格的基础上,利用短小的练声曲改变大家的音色,完成歌曲《LAUDATE PUERI》和《THE JOIKU》的音色处理。
2.古典作品《LAUDATE PUERI》的音色处理
观点:要正确的处理作品的音色,就要解决两个问题:
1) 如何准确把握作品的风格,确定所需要的特定音色。
2) 指挥通过何种手段来改变音色,表现作品。
实施过程:
1) 请学生演唱《LAUDATE PUERI》的片段
2) 教师简短介绍宗教作品的风格以及当时音色特点形成与建筑之间的联系;通过观看建筑图片和聆听录音片段,对比和之前演唱的音色差别,阐述《LAUDATE PUERI》这个作品应有的音色的特点——声音的清澈、靠前,头腔共鸣充分,表现虔诚、安静、典雅的音乐形象。
3) 音色变化的具体要求和实施步骤
a) 基本音色的确立
实践:单音上行练习,寻找共鸣和通透的音色;在长音中变换不同母音,训练气息的流动和支持,并要求在母音变换时保持口腔的状态一致;齐唱作品主题,巩固唱法。
b) 复调片段中各声部音色的调整。
实践:用作品开始部分的各声部主题呈现,修正各声部音色,使之更为协调,以表现复调作品中声部间的模仿和呼应。
c) 作品中高潮部分的音色处理
实践:宗教作品内敛的风格,要求在高音的处理上也要柔和节制。
3.芬兰民谣《THE JOIKU》的音色处理
歌曲《LAUDATE PUERI》是表现纯美音色的作品,它的优美动听相信符合所有人的审美观念。事实上,有不少歌曲音色很有特色,有的甚至还突破了我们对优美声音的想象,但这并不影响它的存在。这点在民谣作品中的体现最为突出。在演唱这类由民谣改编的合唱作品时,我们必须以当地的演唱习惯为基础,改变我们的音色来配合作品的演绎。
实施过程:
1) 通过民歌的音响和图片的配对辨析让学生体会到不同民族的歌曲有着丰富多彩同时又具有鲜明个性的音色变化。
2) 以芬兰民歌《THE JOIKU》为例,进行教学实践,通过短小的练声曲和肢体语言在声音控制中的运用改变学生的音色
a 学生交流教师上一节课布置的关于芬兰人文风情和芬兰歌曲《THE JOIKU》的作品背景,挑选内容最为精辟的学生演示网络搜索的过程。
b 学生根据已有的录音版本,讨论出作品所需要的声音形象,并尝试实施。
c 教师辅导学生运用芬兰土著舞蹈肢体语言在声音控制中的运用,帮助学生完成作品中的技术难点。
总结:
通过了解和研究作品的时代风格、民族风格能增长知识,提高实践能力。同时再次体会到合唱合唱训练是一个协作创造的过程,靠着“我们”而不是“我”在缔造着美好。
因为合唱,学会了倾听、懂得合作,创造美好的音乐带给我们身心的愉悦,也为我们带来的真心的好朋友。
让我们怀着赤子之心,永远用心生活,快乐歌唱!